张哲溢 | 深藏于时空底的诙谐
张哲溢
—
1975年生于桂林
先后就读于广西师范大学、中央美术学院
2015年参与组建“桌面研究”艺术小组
独立艺术家,自由撰稿人
现居北京
zhangzheyi.arthub.cn
▼
《红点是作品的一部分》 30X40cm 梯形画框布面油画 2018
文 / 朱其
后现代艺术之开端,很大程度在于“挪用”或“戏仿”这一方式。从波普艺术之后,“挪用”现成的形象,从古代的一切图像至当代的消费图像,将现成的图像植入一个超时空的语境,或者对现成图像进行变体后构成一个诙谐性的合成图像,成为后现代的图像处理方式,后者被称作“戏仿”。
某种方式上,张哲溢使用了后现代的图像方式,即制造一种超现实的图像,挪用绘画史上的经典图像,在这些图式上拼贴不同时代的素材,比如在中国古代的绘画图式上,插入宇航员、飞机、手机光等现代的形象元素。
《观气相》 100x200cm 布面油画 2016
《空色渡释悲之意 concetto spaziale》No.5
50×60cm 布面油画 2014
《艾浮湍缇图 F-22》 100x80cm 布面油画 2018
当然,他使用了一些反后现代的方式,即以往的后现代绘画,画面上图像主体是现代的或超现实的拼贴结构,将一些古代的图像或艺术史上的经典图像嵌入画面。但张哲溢正相反,他是将现代图像嵌入一个古代的画面中,就像在传统中隐匿着一个现代秘密。
《奇点园》No.2 30x30cm 布面油画 2017
张哲溢的绘画有一种当代艺术难得的诙谐美学。他仿佛一个篡改图像的恶作剧的少年,在中国古代的经典风格的图像上进行一种隐秘的篡图式植入。他在传统的花鸟画图像中植入了一个小人国的现代世界,整个画面看似一幅古典的梅花图、兰花图、菊花图,而在花蕾处或者兰尖处,却发现是一些战斗机、宇航员、火箭等微小的现代图像,仿佛一个现代的未来世界以不对称的小人国状隐匿在花叶深处。
《艾浮 细可思听 F-16》 110.5×145cm 布面油画 2013
《艾浮 细可思听 F-16》 局部
《无根兰》 35x82cm 布面油画 2015
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绘画朝着两个方向演变,一是抽象主义,往去具体形象的形式主义的抽象绘画发展,另一是向重新使用形象的合成图像的方向演变。总体上,张哲溢的绘画接近马格利特式的超现实主义风格的概念绘画。在画风上,为一种超现实的或寓言性的画迷,但在形式上,借助了两个喻体的物态衔接,比如战斗机的空中弧烟与兰花、菊花的弯叶、画布上的针状等同体形式;或者宇航员的球状宇航服与梅花蕾球的混合。
《看电影 No.1》 110X145cm 布面油画 2018
在国内关于后现代艺术、大众文化以及传统挪用的实践中,一般的绘画趣味的处理都体现为一种消费主义的批判性或者冷调的观念绘画。值得关注的是,张哲溢绘画中的谐趣、游戏性、幽默以及自嘲,为国内当代绘画难得一见的自我品性,具有一种强烈的个人风格和图像趣味。
《看电影 No.4》 110X210cm 布面油画 2018
在绘画观念上,张哲溢的绘画较有新意的部分是有关“光”的后现代寓言的表现。即将光作为一种后现代的观看体验,但使用了一种寓言性的情景表现。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尝试,即绘画作为一个传统的手段,如何介入当代的日常性及其有关新的视觉经验。张哲溢的绘画更多的探索了后者对绘画视觉的可能性,即电子屏幕及屏幕光如何进入绘画的光表现。绘画作为一种传统的形式,需要重新吸收新的日常性,包括手机这一微屏幕的光视觉的经验。
《乾隆御览图》 60x50cm 布面油画 2016
《海上方》 110x210cm 布面油画 2016
《蔬瓜集 之 海上方》 100x80cm 布面油画 2016
事实上,张哲溢这一系列仍是浅尝辄止,尚有更深入的探索可能性。他似乎仍痴迷于诙谐式的绘画旨趣,传统形象与现代的图像合成及经验的超时空并置,以及一种在传统图像中植入现代性反题的寓言情景。
在从事绘画创作的同时,张哲溢还尝试过装置艺术、摄影和Video艺术的形式。如《二次元硬》、《红海》以及动态装置《丝落英》。虽然改变了媒介方式,但张哲溢的语言方式仍是概念艺术以及将浪漫主题的日常性化。“二次元硬”的材料使用的重点在于最终如何“软化”,《红海》、《丝落英》都具有一种反现代的浪漫化的语言风格,但张哲溢希望将其拉回一种日常性,比如使用及其粗劣的旧砖构建的海浪阵型,或者落英般的泡沫变为一种橱窗的日常景观。
《红海 Red Sea》 350x240x360cm 2015
复合材料装置 (拆迁废墟上的红砖、瓷砖、发泡砖、水泥块、鱼线)
18.3×18.9×18.3cm LOZ积木颗粒
《飞流直下三尺》 卷尺、金属架 2017
浪漫的日常化,或者粗鄙的浪漫化,以及传统中的现代之光,张哲溢的艺术重心在于创造一种反题性的诙谐美学,以及材料、形象的超时空的错置,以此建立一种对后现代的个人的审美趣味,为一些经典化的语言方式注入情感及美学的活力。
《星期二下午》 27x46x30cm 2017
复合材料装置 LOZ积木颗粒、老式电视机
Arthub x 张哲溢
▼
Arthub:张老师,您好。您的作品画面细节常常穿梭在不同的时空画面里,又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例如《探花之墨梅图》,细看非常的有惊喜,您是如何把控画面感的,有受什么启发吗?
张哲溢:我很多创作考虑的是将传统现代化,而不仅仅是停留在过去的标本。在把传统艺术代入现代绘画语境的过程中,也许就使观众产生了穿梭不同时空的感觉。一种美学方式应该是超越时空并不断变化发展的,我希望在我的艺术作品中能够做到这一点,是属于这个时代的作品,而它的美学方式又是隽永的。
《探花 之 墨梅图》就是我所做的一个尝试,它的整体表达方式是古典的,但是构成画面的各种元素又是取自现代的,结合起来是在说一个永恒的话题,就是无论在哪个时代我们都会面对的思考点,这些思考点是各个时代的共性。我尽量用我喜爱的绘画技法来描绘画面,把控画面的各个布局。画面的构图是很东方的,散点式的,这也是我有意为之。创作的启发来源于我对时空置换的兴趣与热爱,我不愿被局限在任何一个时空之中。
《探花 之 墨梅图》 80×100cm 布面油画 2015
Arthub:您对灯光有浓厚且特殊的感情,能聊聊您对于灯光的想法吗?
张哲溢:我的画面里有关于光的强调,那可能是对于现代化的象征与暗示。我常在夜晚创作,安静的夜晚让我感觉自由自在,这期间灯光一直陪伴着我。对于艺术家来说,自由创作是最重要的,所以我对灯光有着非比寻常的情感,曾经足不出户的密集创作而被灯光晒黑过。
北京这座城市,大多数人都是外来者,每到年末时很多艺术家就会暂时离开工作室回到故乡去,一直陪伴他们工作的灯光在那段时间就黯淡下来了,被静置在空无一人的黑暗当中。我想做关于灯光艺术的想法就是,把灯光当成生命来看待,就像艺术家们的创作之魂,我让他们在我的“灯光寄养所”中绽放。大地艺术祭——越后期有三年展的创作也是围绕这一主题,用征集来的灯光将生命的外延扩展。
《灯光寄养所》征集居民工作用灯、日用灯、蚊帐、镜子
2018年越后妻有三年展
《灯光寄养所》 征集居民工作用灯、日用灯、蚊帐、镜子
2018年越后妻有三年展
《灯光寄养所》 征集居民工作用灯、日用灯、蚊帐、镜子
2018年越后妻有三年展
Arthub:您用碎片化、数字化的LOZ世界上最小的颗粒积木完成《皮浪》《一块切糕》和《夏瓜图》,这些作品充满趣味性,又饱含哲思,您是如何平衡并且完成这些转换的呢?
张哲溢:我用趣味性的手法来表现哲思,他们是一个共生关系且并不矛盾,所以也谈不上平衡和转换。LOZ颗粒积木非常微小,因此这些作品的完成是需要很理性很有逻辑的,要不在整合制作过程中,很容易一错皆后错。耗费如此多的精力,我只是想去表达我的一些观点,这个观点是这件作品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然后如何去表达,我选择了比较迂回的方式,因为这种迂回会增加作品的趣味,这是我乐于看到的。
《皮浪 Pyrrhon》 2015
50×45×27cm LOZ积木颗粒、玻璃
《蔬瓜集 之 夏瓜图》 2014
80×100cm+尺寸可变装置 布面油画 LOZ微型积木
《切糕》 92x53x23cm 2016
LOZ积木颗粒 人力三轮车
Arthub:您之前有作品《爱蜂 IPHONE》很有意思,您现在还会重点关注语言游戏吗?
张哲溢:会的,这会一直是我作品中很重要的一个系列。
《爱蜂 IPHONE》25×30×2cm 2015
立体 布面油画 90度转角
《夕陛缔 CBD》60×50cm 布面油画 2015
Arthub:您觉得您和作品的关系是什么呢?
张哲溢:创作是我的生活方式,作品是我表达观念的一个手段,我通过创作来说话,展现我思考的过程和结果。而一件作品的完成使我的想法实体化,我看到了它们,更清晰了接下来我要做些什么,走向何方。
《逆流图》 110X145cm 布面油画 2019
《威武将军图》 60x50cm 布面油画 2016
《撕皮儿薄革 It's pigs bug》 80X80cm 布面油画 2018
《蔬瓜集 之 天下一人》 50X60cm 布面油画 2018
《包嚎嘶 About Horse》 100×80cm 布面油画 2013
END
往期回顾:
戳这里,阅读原文更多艺术大咖资讯在等你~